一、事故现场处理误区
01移动现场导致证据灭失
未拍摄全景照片(包括环境参照物)、碰撞细节等关键证据,将导致交警难以划分责任。正确做法应当场用手机拍摄4方向全景+局部细节照片5张以上。
02安全防护措施不当
根据《道交法》,未在来车方向50-100米设置三角警示牌的情形,极易引发二次事故。正确做法应立即开启双闪灯并按规定距离摆放警告标志。
03盲目私了
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大量垫付医疗费,更不要盲目接受私了。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警、报120、报保险公司,千万不要开车擅离现场。
二、责任认定误区
01忽视责任复核权利
如果对交警的处罚不满意,可以在收到责任书后的三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复核。逾期视为放弃复核权利。
02草率认全责
认全责如同签下一张空白支票,金额由他人填写。若伤者事后死亡,全责方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。
03逃逸或弃车离开
逃逸不仅不能逃脱责任反而会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,交警部门一般都会认定其负主要责任或者是全部责任。
三、赔偿处理误区
01忽视后续治疗风险
伤情严重时,不要忽视后遗症风险。直接私了并接受保险公司的理赔方案,可能会后悔。
02未保留完整证据
所有第一手资料都要保存好,包括发票、病例和片子等。这些资料是确认损失和做伤残鉴定的必备资料。
03使用错误伤残鉴定标准
不同伤残鉴定标准得出的伤残级别不同。用错了标准,即使鉴定出来有伤残,也无法得到法院认可。
四、专业建议
0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,即使轻微事故也应保留证据。
02涉及人伤案件必须进行全面医疗检查,许多伤害并非当场显现。
03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要仔细检查,发现错误及时提出异议。
04损失小且责任明确应走快处流程;协商不成应立即报警备案。
05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大量垫付医疗费,一切等到伤者或其家属诉讼后再行解决。
本文仅供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